2011-11-15

賽德克巴萊- 彩虹橋



看完彩虹橋好一段時間了,卻始終沒辦法寫出感想,因為思緒太多,不知道該從哪個點來寫比較好,最近有機會在朋友的邀請下,看了第二遍彩虹橋,那就從第二次寫回去吧!

第二次看完彩虹橋之後可以知道為什麼很多人給太陽旗的評價比較高,因為太陽旗我看了二次,二次都很感動,可是第二次的彩虹橋並沒有第一次的感動,也突然發現,如果太陽旗是劇情片,那麼彩虹橋就是戰爭片囉! 這也許就是很多人認為彩虹橋戰爭畫面太多的原因,而彩虹橋是否需要這麼多的戰爭畫面? 就如巴萬一直問頭目的什麼時候決戰?” 其實,不會有決戰,為什麼婦女們要自殺來給戰士糧食,因為他們知道這會是一場耗時耗力卻不會有結果的戰鬥,所以他們選擇先到彩虹橋的另一端等待他們的戰士,這是他們能做的支持,也是莫那對老婆巴岡說的,謝謝你們女人和小孩的成全,多勇敢又讓人心痛的決定,也許女性角色在這部電影的比重不大,卻是最最偉大和關鍵的主角不是嗎? 如同母親在家庭裡扮演的角色,默默的付出,卻是家庭的精神支柱,如果你們下定決心了,就去做吧! 不論成敗,我都在你這邊。然而就電影張力和鋪陳而言,不能沒有決戰,情緒被帶到極點要有爆發的出口,所以需要一場決戰來結束,於是有了歷史上所沒有的這場反攻部落的決戰,但不論有沒有這場決戰,參與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走向彩虹橋的另一端。

選擇死的方式,這就是莫那和各個頭目在太陽旗裡遲疑和爭議的地方,頭目們年輕的時候經歷過什麼,一路走來,他們明白做這樣的事要付出什麼代價,那就是死亡,如果傾全族之力,就是滅族,所以有的頭目做了別的選擇。 一但做了,剩下的就是選擇死亡的方式,真正的和祖靈相會。

而鐵木,他從來就不是為了日本而戰,小島對他們部落不差,是他沒在第一時間 加入的原因,二來日本的兵力強大,在那個時間點加入莫那那邊,無疑是帶領自己的部落邁向死亡,而當他領悟到莫那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時候,也來不及退出日本 的陣線了,掙扎中,他與兒子的對話幫他找到出口,只有最勇敢的獵人才能擁有最好的獵場,畢竟鐵木的心中莫那是最勇敢的獵人,只有贏他,才能擁有最好的獵 場,所以戰鬥吧!

有些人沒辦法理解霧社事件的發生,為什麼會不能理解呢? 這不正是現在的進行式嗎? 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吧了! 倫敦的青年暴動、佔領華爾街….等,當人的生活面臨到一個不可解的困境深淵,這樣的無力感和痛苦一直持續,沒有可以解套的方法,累積已久的痛苦和挫折最終轉化成一股力量和意志去反撲,絕望的人期望藉由這樣的作為能找到出口及其存在的意義,在當時那是他們可以也是唯一能做的。

文明沒有不好,但是文明一定要踐踏別人的生活來成就嗎?
野蠻也許沒有好的物質生活,但森林和地球一直都會在,不是嗎?
文明和尊嚴不能同時存在嗎?

然後,他們都死了,然後這段歷史被掩蓋了,然後活下來的人也沉默了…..
看著今日某個政客大聲斥責不會說某種語言的人不能說自己是那個族群的人,究竟被剝奪歷史、文化和語言的我們該哭還是該笑,就像一郎問的:我是賽德克人? 還是日本人?我們活在一個認同混亂的年代,能和平的找回每個人的認同是幸運,在那個離我們不近也不遠的年代,有一群人為了找回他們的尊嚴和認同犧牲了生命,真實而殘酷的歷史,不應該一而再的重演,尊重了解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是現代社會不分貧富和種族都應該學習的課題不是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