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突來的一場大雨延遲我們到場的時間,到的時候已經在"狂草"階段了,因為是戶外公演,所以沒有限制入場時間,坐定位開始看這個傳說中很藝術、很看不懂的
雲門舞集表演。音樂很好聽,舞台的演出氣氛和閃電閃個不停的天空也超搭,閃電和打雷都出現的恰如其分,上天時機真是把握的恰到好處,這在室內演出鐵定是看不到的吧!
很認真的看、很放鬆的看,朋友都說境界太高他參不透,只是覺得很像在打醉拳。對阿! 雲門的段數太高了(我的境界只在舞台劇那階),真的是看不懂,我覺得很像在跳很用力的中式芭雷(也就是加入很多武術身段的芭雷)。換下一個舞碼時,朋友突然說接下來不會是"標楷體"吧! 我說應該是"新細明體"吧! 幸好都沒被我們猜中,謎底公佈是"水月",咦! 水月是台中很貴的汽車旅館,連鎖企業還包括印月和法月! 那不會還有上弦月和下弦月吧! 因為看不懂表演,又不好馬上離開,只好一直和朋友胡言亂語。
再接著是很悲悽的"
輓歌",一個舞者很賣力的在台上轉圈圈,一直轉、很用力、還帶點悲傷,看的頭很暈,因為轉太久了都沒停,所以舞者第一次停下時,很多人都很用力鼓掌( 像芭雷舞者如果轉很多圈觀眾不是都會很用力的鼓掌嗎?),可是台上獨舞的舞者,又開始很悲傷的轉了起來,這時候拍到一半的手僵住了,這到底是該不該拍手阿? 看個表演,怎麼壓力這麼大阿! 一整個很悲傷的輓歌結束後,我開始思考看表演拍手的時機這件事,也想到原來我是個偽文青(偽裝的很像文藝青年)耶! 坐在觀眾席好像很有一回事的觀賞,卻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該拍手(其實是看不懂),為什麼看表演鼓掌這件事要這麼嚴肅複雜? (好像是說還沒表演完的話,鼓掌是很失禮的事,第一次看哪知什麼時候表演結束阿!看到精采的就用力拍手啦!) 如果看表演時鼓掌的時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什麼學校上藝術欣賞的時候,老師都沒教?
後記: 謝謝網友提供輓歌的相關連結,只要點輓歌就可以連過去看這隻舞背後的故事。